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时间:17-08-22 栏目:行业信息 作者:编辑 评论:0 点击: 787次

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1)市场集中度小幅提高,市场格局微调

2015 年, 全球汽车零部件 100 强企业中, 前 30 强共计销售 3,560.76 亿美元,占 100 强企业销售总额的 70.2%,相比 2014 年的 66.6%提高 3.6 个百分点。前10 强企业中,博世继续占据龙头地位,销售额高达448.25 亿美元。

(2)生产和研发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

全球汽车零部件主要围绕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布局, 正向以中国等新兴市场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快速转移。 目前, 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其中,亚太地区在全球市场的贡献率已超过50%。得益于主机厂的引领与带动,仅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的贡献率就已达到22%。

(3)整零之间系统化供货能力逐步加强

随着消费市场竞争加剧,新车型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逐步缩短,大型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系统化供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不具备系统化供应能力的企业面临被淘汰和整合的局面,市场向具备系统化供货能力的企业靠拢。具备研发、生产、装配能力,产品质量稳定且能够及时供货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信息化与智能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信息化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优势明显, 一方面通过构建有效的信息交互机制,使信息在生产商、经销商、客户及物流商之间及时、准确和通畅的传递,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 ERP 建设等手段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从而优化企业内部理、生产、成本、效率等各个环节。 随着生产强度、加工精度、一致性要求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逐步加快在生产线上应用各类智能机器人,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均开始部分使用或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 并计划建造更高效率的半自动化、 全自动化工厂,进而在 2025年左右将制造成本降低18%~33%。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经营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1)市场规模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受中国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因素拉动,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06 年至 2014年,年均增速高达27%。2015 年,我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 3.21 万亿元。零部件进出口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2015 年累计出口 619.2 亿美元, 顺差达到298.5 亿美元, 比 “十一五” 末增加 153.3亿美元。

(2)整零产出比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值一般是整车的1.7 倍。2014 年中国乘用车零部件产值约为 23,440 亿元,同比增长 11.06%,我国 1:0.8的整零产出比相较于国际的 1:1.7 仍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升。

(3)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质量品质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大多未经历从大批量生产到多品种、 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方式的变革,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还存在零部件生产与工艺结合度不高、 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能力不足以及产品质量持续改善能力不强等问题。

精益生产方式已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 但我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制造精益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且缺乏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和持续改进。

(4)汽车零部件企业呈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从零部件主营业务收入看,中国集群效应较为显著,2014 年排名前十的省份的主营业务入占全部营业收入 71.46%,并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上海、湖北、广东等省份。

2014 年前十大省份汽车零部件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地区
主营业务收入
所占比重(%)
江苏省
35,435,599
11.82
山东省
26,947,854
8.99
上海市
25,956,124
8.66
湖北省
24,531,763
8.18
广东省
22,860,505
7.63
浙江省
21,951,678
7.32
吉林省
16,722,182
5.58
河南省
14,051,350
4.69
重庆市
13,199,475
4.40
辽宁省
12,574,032
4.19
合计
214,230,562
71.4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三、行业竞争格局特点

汽车零部件行业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其竞争地位高低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双方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一级供应商不仅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总成及模块, 还与整车制造商相互参与对方的研发和设计,属于整车制造过程中参与度最高的供应商。

二级供应商主要向一级供应商配套, 二级供应商大都生产专业性较强的总成系统及模块拆分零部件,该层次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三级供应商处于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底层,研发能力较弱、规模较小,产品较为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

全球汽车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一级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减少,正在导致金字塔结构中整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的结构先行发生变化。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化的不断深化,少数企业垄断某领域零部件的生产,从而向多家整车制造商供货。根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整理统计,2014 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前十大企业排名如下:

单位:亿美元

排名
公司名称
国别
2014 年整车配套销售额
1
博世
德国
442.91
2
电装
日本
380.39
3
麦格纳
加拿大
366.41
4
大陆
德国
334.85
5
现代摩比斯
韩国
333.93
6
爱信精机
日本
260.48
7
佛吉亚
法国
250.30
8
江森自控
美国
237.56
9
采埃孚
德国
215.42
10
李尔
美国
177.2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依托于整车引领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长三角、中部、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东北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由 2005年的 0.38 万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3.21 万亿元。但是,与国际先进同行业相比,基于技术含量低、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利地位等原因,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国内外资或合资零部件企业占据中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品牌产品大多集中于价值链低端,导致大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在中高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汽车零部件行业需求方面,主要受整车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统计,2015 年受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全年汽车销量约为 8,731 万辆,相较于 2014年全球销量 8,534 万辆,同比增长 2.3%。根据统计信息,受中国2015 年底出台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及全球经济回暖影响,2016 年全球乘用车总销量预计同比增长约 3.1%。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整车销售的持续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总体呈良性上升态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供给方面,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基本满足国内整车配套和售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零部件出口。根据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的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金额达 645.73 亿美元,占汽车产品出口金额的84.97%,排在前三位的行驶系统、汽车电子电器和车身及附件,出口金额分别达190.82 亿美元、103.73 亿美元和 92.72 亿美元。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转移,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也将得到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车市场产销量增速趋于平稳,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利润水平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以国内上市公司为例,由于这些企业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大的生产规模、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和更雄厚的资金实力,盈利能力相对较强。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 26.03%、26.51%和 25.57%;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0.02%、9.97%和 8.19%。

汽车工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到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基数逐步增大,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 4%~6%,预计同期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速将保持在6%~10%。我国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 年底,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 36 辆私家车,和发达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相比还有很大市场空间。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整车市场在未来依然有较大增长空间。整车市场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市场,其持续增长将直接拉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全球汽车零部件主要围绕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布局, 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向中国等新兴市场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快速转移。得益于主机厂的引领和带动,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加快汽车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 亚太地区汽车零部件市场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贡献率已超过50%,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贡献率已达到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的22%。

从技术研发投入看,国内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显著偏低,引进技术产品国产化仍然是最普遍的产品开发方式。 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 3%,远低于国际零部件巨头 7%~10%的水平;中国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中,拥有外资背景的占3/4以上,在汽车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外资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低端产品较多,附加值较低,产品升级难度较大。

四、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概况:

(一) 汽车电子电器行业

汽车电子化程度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部分主要由传感器、电控单元(ECU) 、执行器或仪表板上的显示器组成,软件则存储在电控单元(ECU)中用于支配电子控制系统完成实时测控功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动力控制、安全控制、通信娱乐系统和车身电子四大模块。

汽车上应用较多的电子控制系统参见下表:

 

动力控制
动力管理系统(包括可变气门、排放控制、喷油控制、涡轮增压控制、高压共轨控制)、怠速控制、故障自诊断、电控自动变数器等
安全控制
安全气囊控制、 安全带检测系统、 自动防抱死系统、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加速防滑系统、驱动防滑/牵引力控制、电控悬架、巡航控制、自动防抱死、电控定速/加速/怠速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自动智能泊车等
车身电子
雨刷器控制、灯光控制、电子仪表、自动空调、电动座椅、电动车窗、中控门锁、汽车防盗系统等
通信娱乐系统
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语音信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电子导航系统、定位系统、车载音响、车载电视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汽车安全性、舒适度和智能化要求的提升,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迅速壮大。中国作为汽车产销大国,汽车电子市场需求亦快速增加,汽车电子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推动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 根据数据库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 740.6 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 12.7%,2010~2016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4.54%。

2010 年-2016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汽车电子市场需求规模增长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汽车整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作为汽车电子产品的载体,其产量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了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二是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操作便利性、娱乐性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汽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统计,2008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 1,340 亿美元,预计到 2016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达 2,348 亿美元,复合增速接近10%,显著高于全球整车销量平均增速。根据预测,到 2020 年,预计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突破 7,000 亿元。

(二)汽车注塑零部件行业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电路高度集成化,使得汽车零部件逐渐向高精度化、轻量化和小型化发展。汽车塑料零部件尤其是精密注塑汽车零部件不仅符合高精度的要求, 而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点,其还可以与其他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通过嵌件注塑、装配等组合在一起,满足汽车各种复杂的功能性要求。

欧美平均单车的塑料用量从上世纪的50-60kg发展到2000 年的150kg; 2010年美系车已提升至160kg,欧系车已提升至190kg;预计至2015 年,单车塑料用量美系车将达到 200kg,欧系车将达到 250kg。国产汽车单车塑料用量在此期间也不断增长:2005 年为 66.5kg,达到欧美车系44%的水平;2010 年为 104.5kg,达到欧美车系 60%的水平; 预计至 2015 年为 152kg, 达到欧美车系 68%的水平。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单车塑料用量复合增速为 7.8%。

单位:k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预测,因为工程塑料相对金属原材料具有更轻盈、低成本和高精度的特点,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和医疗设备的消费需求将会推动高端功能性材料产业升级的进程。预计 2015 年全球注塑制品的市场将以 5.3%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 在 2018 年达到 4,760 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其中近 40%的份额属于亚太地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汽车消费大国,预计会占据亚太地区第一的市场份额。

(三)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中有 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冲压加工成型, 平均每辆车上包含1,500 余个冲压件。 近年来, 我国汽车冲压件行业运行态势良好, 产量、市场需求量以及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产量从2010年的3,305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 4,620 万吨;需求量从 2010 年的 3,155 万吨增长至 2015 年的 4,250 万吨;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5,165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6,800 亿元。随着新车型的引进、旧车型的换代以及国内外整车及零部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冲压件市场规模也将不断增加。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为您推荐

权威能效测试权威能效测试
权威能效测试权威能效测试